巴黎2015年1月恐怖攻擊事件對法國之影響

吳志中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日期:104年1月30日

     在2015年1月,法國巴黎發生了一系列的恐怖攻擊行動。首先在1月7日,兩個恐怖分子Kouachi兄弟對專門嘲諷時事的查理週刊總部進行武裝攻擊,隨後,在1月8日第三個恐怖分子Amedy Coulibaly也參與攻擊警察並且劫持人質。這一系列攻擊事件,總共造成20個警民的死亡,包含前述3個被警方擊斃的罪犯。根據法國警方的調查,這3個恐怖分子都是法國公民,也因此引起法國社會的震驚,並且在整個國家帶來許多反省與討論。

查理周刊嘲諷的言論自由

     首先在言論自由的部分。查理週刊之所以遭到恐怖分子指名攻擊,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查理週刊的漫畫對穆罕默德的嘲諷。查理週刊創刊於1970年,是繼承當時另外一個Hara-Kiri月刊,因為在1970年11月出刊嘲諷當時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過世而被查禁。法國社會認為新聞有其言論自由的權利,對於言論傷害名譽、低俗幽默等風格,應該由法院或者市場機制來處理。查理週刊的出版風格本來就是小眾媒體,平均每一期大約出版四萬份,大概能夠賣出三萬份。由於閱讀的人數有限,其財務狀況也不佳,曾經於1982年至1992年之間停刊10年。這一次的恐怖攻擊,讓查理週刊一下暴增至七百萬份,銷售量成長超過200倍。就查理週刊所繪之漫畫對伊斯蘭教的嘲諷可謂造成完全的反效果。但是,就分裂社會,造成仇恨的極端分子而言,它們的目的恐怕是有其成效。

法國社會的宗教與移民問題

  宗教與移民衝突一直是法國社會的傷痕。法國本身是天主教的社會,但是主張政教分離。法國人民因為歷史因素,一直有大量的移民人口。根據法國官方的統計,法國六千多萬人口裡,是來自於移民的父母親,佔人口11%大約接近七百萬人口。在2008年,移民加上移民第二代,大約佔法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很粗略而言,50%的移民來自於非洲,30%來自於歐洲,20%來自於亞洲(包含土耳其)。歐洲移民由於文化相近,比較容易融入。亞洲移民比較專注於經濟活動與教育,也沒有強烈的宗教傾向,因此比較沒有衝突。來自於非洲與伊斯蘭世界的移民,由於人數眾多,比較容易對天主教的法國社會形成壓力。法國徹底的政教分離法律於1905年頒布,將國家與教會做了一刀兩斷之切割,在1904年更禁止了神學教育,關閉了大約2000所天主教學校,造成數萬神學教師離開法國。法國第五共和憲法更開宗明義闡明法國是一個不可分割、政教分離、民主與社會的共和國。在1990年代,法國因此陷入一系列的宗教衝突中,因為法國公立學校不准許回教女性戴面紗上學。最後,法國在2004年通過法律,禁止在法國公立學校攜帶具有宗教色彩的飾物,包含伊斯蘭的面紗、猶太教的頭飾與基督教顯眼的十字架。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在法國社會的不同價值,加上法國經濟的困難及高失業率,造成了法國極右派的興起。由於傳統的左派與右派政黨截至目前為止,都無力解決法國的經濟困境,年輕人的失業率更是高漲。因此一些人將這些困境怪罪於移民,再加上這些來自於伊斯蘭世界的恐怖行動,這也使得宗教與文化差異的裂痕日益擴大。而查理週刊的恐怖攻擊事件,不但完全無助於法國社會對伊斯蘭教的疑慮,更是增長反伊斯蘭教的情緒。根據新觀察家週報2015年1月29日的民意調查,極右派的黨魁Marine Le Pen將在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的投票以大約30%的得票率遙遙領先任何其他候選人(自他任何黨派都不會超過23%),但是將在第二輪以45%對55%輸掉。無論如何,這已經遠遠超過2002年總統大選時候的得票率,當時的極右派史無前例以16.86%第二名進入第二輪,並且最後只得到17.79%的支持率。
        這也是為什麼,法國主要政治人物,不論左派或者右派都想要創造法國團結的形象,以避免攻擊事件繼續分裂法國。在攻擊案發生後的1月11日,法國大部分的政治領袖及四十多個世界各國領導人在巴黎舉行了”共和遊行”,有近四百萬人參加,這是法國歷史上最大的人民集會。其中巴勒斯坦總統、約旦國王、土耳其總理、阿爾及利亞外交部長、埃及外交部長等回教國家的領袖都參加了,以譴責恐怖主義。

法國2015年政治經濟的挑戰

     此外,法國的國民生產總毛額於2014年被英國超越,不再是世界五大經濟強權(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與英國)。整體而言,這樣的發展對於歐盟是不利的。歐盟的三大領導國是德國、法國與英國。德國尚未準備好要帶領歐盟領導世界,而英國則是與美國的關係過於密切。法國一向是擁有最佳的條件在政治上領導歐洲,但是這也是必須要適當的經濟實力做為支撐。法國不僅在2014年失去五大經濟強權的地位,在2015年的經濟成長預測也沒有亮麗的成績。法國政府預測2015年的經濟成長將不會超過1%。而查理週刊的攻擊事件,更會影響到法國重要的觀光業。這是法國領導者在2015年所必須面臨最嚴峻的問題之一。
     經過2015年的查理週刊恐怖攻擊事件後,法國的社會日益分裂,經濟沒有起色,但是產生了新的實力派政治人物如同法國的總理Manuel Valls ,強化了法國領導反恐的國際地位。比較讓人憂慮的是,查理週刊的恐怖攻擊讓極右派進入未來法國總統決選的可能性強化了許多。但是新興的政治人物也有可能讓法國有新的可能性。法國的未來並非已經是定論,這也牽涉到歐洲的角色與世界的發展趨勢。查理週刊攻擊事件的影響,其實不是只有法國本土而已,而是世界性的。(責任編輯:曲元寧)
 

編者補充閱讀資料


1.      「何桂育:恐怖攻擊後的法國48小時」,天下雜誌,民國104年1月9日;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81/article/2271
2.      「從巴黎槍擊血案談法國的自由文化」,BBC中文網,民國104年1月10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5/01/150110_france_people_freedom
3.      「恐襲後 法決定延長對IS空襲」,中時電子報,民國104年1月14日;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114001077-260408
4.     「歐盟憂恐攻難防 監獄恐成激進派溫床」,中央社,民國104年1月14日;
http://www.cna.com.tw/search/hydetailws.aspx?qid=201501140222&q
5.     「巴黎百萬反恐遊行 44國領袖出席」,自由時報,民國104年1月12日;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846662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